甘肃信息港

在抖音直播,14万人一起探险敦煌千年石窟

分享到:
 2020-05-25 12:01:06 来源: 阅读:-G0

是伟岸的丝路,经商的驼队千里而来;

是壮美的大漠,碧天黄沙中落霞无边;

还是那千年一梦,旷古烁今的莫高窟?

敦煌石窟中的雕塑、绘画艺术

为世人带来莫大的震撼

敦煌石窟中记录下的历史、文化故事

更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究、了解

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这一天

敦煌研究院在抖音上进行了一场直播

在赵声良院长的循循引领下

十数万网友对敦煌研究院下属一院六窟中

进行了一场对千年来的文化与历史的探险

1

甘肃永靖县的炳林寺石窟

一面临水三面环山

是现存石窟中位置最险要

开凿最早的一个

其中的169号洞窟距离地面近40米

里面有最早的维摩诘画像

洞窟里的千佛壁,被称为炳林寺的瑰宝

北壁上“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墨书题记

将早期石窟开凿年代提前了100多年

是我国已知造窟题记中最早的一则

地处丝绸之路的炳林寺石窟

不仅记录了中国早期佛教发展的情况

还保留了多民族的历史信息

壁画中记录了西秦丰富乐舞艺术

雕塑和绘画作品中保留着的异域风格

都是当时中国多民族、多文化交流的见证

2

坐落于河西走廊西端的莫高窟

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

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

形成了庞大的洞窟规模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区

莫高窟的45号洞窟

原本因面积太小难以供普通游客游览

在直播中,赵声良院长带网友们参观了这里

45号洞窟兴建于盛唐

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宗教的高峰期

洞窟里雕塑技法成熟,整壁壁画气势雄浑

七尊佛像神态性格各异,气韵生动

发现莫高窟之前

人们以为中国画里不存在的透视关系

也在这座洞窟的壁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华丽的宫殿、精致的亭台楼阁

唐朝人的服装、审美标准、生活场景

都被一一记录在壁画当中

壁画里还有大量胡人、印度人、波斯人

在中国进行商业贸易的记录

丝绸之路的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3

唐代之后的五代、西夏、元朝

石窟有了不同的发展风格

被称为莫高窟姊妹窟的榆林窟

在这一时期接续了莫高窟的发展

榆林窟位于瓜州县城南榆林河峡谷

榆林窟的3号窟建成于西夏晚期

拥有800多年的历史

是榆林窟中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

八角佛坛揭示了当时宗教传播的特点

墙壁上遥拜菩萨的取经者玄奘

则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体现

榆林窟壁画吸取了两宋以来的全新绘画技法

有着莫高窟未曾出现的宏大巨制

线条精妙、气韵生动

兼具艺术、考古、学术多重价值

4

敦煌西南35公里的西千佛洞

开凿早于莫高窟

在壁画风格上与莫高窟一致

其中残存的塑像

却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敦煌附近的岩石为砂砾岩

由河水侵蚀形成,疏松不易雕塑

所以莫高窟和西千佛洞中的塑像

基本都是泥塑

西千佛洞中留下了很多残破的洞窟塑像

敦煌研究院设立了美术所雕塑室

通过研究和复制古代塑像

逐渐掌握了石胎泥塑、木胎泥塑的雕塑方法

传承古代艺术的同时

创新也有了依据

5

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

天水的麦积山石窟

被称为东方雕塑的陈列馆

这里的1632件泥塑作品

包含了从北魏到明清的雕塑风格

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让这里成为美的海洋

强烈的文化延续性

本土化、民族化的雕塑特点

更让这座石窟享誉海内外

6

与前面介绍的几座洞窟不同

北石窟寺中的造像

全部是石头雕刻而成

工匠在白垩纪的砂岩上雕刻

涂上薄薄的泥浆,再上色

泥塑是做加法,石刻是做减法

技法的不同造就了北石窟寺粗犷的造像风格

1500年前,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情况下

当地的先民们就动用了4360余方石方

雕刻,磨光,上色,造就了这宏大的洞窟群

因为历史上的连年战乱

很多当地居民不得不住到洞窟中

北石窟寺的洞窟里不仅留有艺术作品

还有着先民们在此居住的痕迹

7

跨越千年的石窟与雕塑

能够保存至今,被我们看见

背后不仅是一代代艺术家、工匠们的不懈创造

还有文物保护者们辛勤的工作

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

曾在巴黎留学九年学习绘画

偶然间,他看到法国人拍摄敦煌壁画的照片

在那个全世界都在低估中国古代艺术的时代

他毅然回国,来到敦煌

1943年,常书鸿带着妻儿来到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四周都是沙漠,条件艰苦

他在庙里找到一间平房,和喇嘛住在一起

饿了就自己生火做饭,渴了就从河里取咸水喝

一年后,他的第一任夫人离开了敦煌

第一批招募来的工作人员也陆续离开了

但莫高窟的文化让他舍不得走

他想一辈子守护在这,把敦煌的艺术介绍给全世界

第二任院长段文杰

是1946年来到敦煌的第二批工作人员之一

这次,一起来的年轻人都没有被艰苦的环境打败

他们白天在洞窟里临摹壁画

晚上为了省灯油,所有人集中在一间房里练习绘画

夜以继日的临摹,是他们生活里唯一的事

感谢这样的临摹,让很多已经随着时间消逝了壁画

还能被后来的我们看见

1963年北大毕业来到敦煌的樊锦诗院长

被称为“敦煌的女儿”

丈夫在武汉大学任教,孩子在上海读书

一家三口分居三地,一分就是十多年

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

她在大漠里吹了半个世纪的风沙

也为莫高窟开辟了科学保护、专业考古、数字化保存的新路

后来的王旭东院长、赵声良院长

都曾为保护敦煌吃过很多苦、做过很多事

正是因为他们一代代的守护

才能把敦煌的文化传承下来,守护下来

才能让世界看到

中国的传统雕塑、绘画文化

在世界上毫不逊色

敦煌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8

再珍贵的文物,也有其保存寿命

通过新技术对敦煌的文物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是敦煌研究院正在努力的方向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敦煌研究院开始对文物进行数字化扫描

数字化扫描,

可以最大限度保存壁画和雕塑的原貌

不破坏文物的光谱分析,

可以分析还原文物的工艺及原料

通讯、科学的发展,

也能让文化的传播更轻松有趣

这场历时两个多小时的直播

有超过10万位网友同时在线观看

他们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地

只通过一块小小的手机屏幕

便飞跃千山万水,跨越千年时光

看到了沙漠中

千年文明凝结而成的宝藏

今年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是:

“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

抖音联手博物馆

希望每个人都能平等地走进、感受博物馆

抖音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信息普惠

让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平等地获取知识

正是“致力于平等”的题中之意

推荐阅读:a2100

文章评价COMMENT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

暂无网友的评论

意见反馈

×
J